虫害预警之衣鱼篇
知识
衣鱼,亦称剪刀虫、蠹鱼、壁鱼、燕尾虫等,是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。属缨尾目、衣鱼科,全世界已知250种左右,我国已知20余种。在我国图书馆、档案室及其它场所常见的种类有毛衣鱼、台湾衣鱼、家衣鱼等。
衣鱼的危害:毛衣鱼的食谱广泛,诸如谷物、成品粮、中草药、室内尘中的有机质、照片、纸张、浆糊、胶水、棉布、动物皮毛、丝绢纤维和人之皮屑等富含蛋白、糖类和微量元素的物质。因此,常于各地图书馆、档案室、书架,室内干储物储藏室、衣橱等地发现,破坏储藏的珍贵档案、衣物等,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。衣鱼,不直接对人及宠物造成直接危害。
形态特征:小至中型,无翅;体长4~20mm,狭长,背腹扁平,常多鳞片和毛;触角长丝状,复眼分离,咀嚼式口器;腹部第11节具1对尾须和正中尾丝,长而多节;若虫外形与成虫像是,只是大小有差异,属于不完全变态。
生活习性:一般每年一代。在适温条件下,每代只需3个月;成虫交尾即可产卵,卵散产于板缝、图书、档案的纸缝中;每雌产卵6~10粒,经35~40天孵化;喜黑暗潮湿,白天多隐于寄主的缝隙中,完善出来活动;温暖的房间中,常年可见。低于4℃时,不活动;成虫耐饥力强。在没食物的情况下可存活300~319天;生长发育适温22~28℃,适湿75~95%;毛衣鱼具负趋光性。
孳生环境:毛衣鱼场常孳生于书柜、书架、书捆、地板缝、旧书堆间隙及旧书中;由具负趋光性,故常躲藏在黑暗处,昼伏夜出;对温、湿度敏感。当温度和湿度不适宜毛衣鱼孳生时,就会像温、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迁移。
衣鱼的传播:被动传播:主要传播方式。主要随器物搬迁而传播,当书柜、书架、书箱搬运时,其中成虫、幼虫、卵可随之传播到异地。毛衣鱼也可随图书的借阅而扩散,书中的毛衣鱼随图书到教室、宿舍和将它,成为这些环境当中的储藏害虫。主动传播:毛衣鱼仅在环境适宜其孳生,冲口密度迅速增加而向周围环境扩散。
衣鱼如何防治
环境防治:1)做好室内/库房的卫生,及时清理腐烂潮湿的物品,翻扫不经常裸露的表面,以减少毛衣鱼的产卵场所和产卵数量,降低虫口数量;2)定期对存储的物品、书架及档案进行翻动、晾晒,保持干爽。
物理防治:控制好室内温、湿度。毛衣鱼的阀阅适宜温度为22~28 ℃,湿度为75~95%,因此控制好温湿度就可以抑制衣鱼的爆发。
化学防治:
- 预防:可以在储存物品的地方放置一些驱虫药品,防止衣鱼的发生;
- 控制:1)用广谱而持效期场的产品,在发现衣鱼的库房门窗周围、档案架底部周围进行滞留喷洒,把衣鱼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;2)在发现衣鱼的区域进行滞留喷洒,快速降低害虫密度,并控制住衣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