虫害预警之牛虻
牛身上的吸血鬼
牛虻是类似苍蝇,但不是苍蝇的昆虫,比苍蝇稍大,雌虫刺吸牛、马等牲畜的血液,危害家畜。有哪些危害?1)骚扰家畜:被牛虻叮咬后的伤口,由于唾液的刺激,常形成脓包,疼痛。奶牛长期被叮咬,可使产奶量下降11%~15%,高者可达19~25%。2)传播疾病:除传播马传染性贫血外,还可传播其它很多种重要的人、畜共患病,如印度、泰国、马来西亚及我国台湾省等地流行于牛、犬之间的苏拉病。另外还可传播炭疽病、丝虫病、大脑炎等病
牛虻属于双翅目短角亚目虻科,状似苍蝇而稍大,为中形到大形的种类,强壮而有软毛。概形灰黑,粗壮,呈长卵形,体长约19毫米,宽约6毫米。大型虻体长达40毫米,较少见。7~9月成虫,善远距离飞翔,多见于野外及牲畜聚集场所。
形态:头大,半球形或略带三角形。复眼很大,某些雄虫接眼式或离眼式。口器适于刺螯及吸收。翅大透明或着色彩。卵长针状,产叠成块并盖以胶质,易被黑卵蜂所寄生。
分布:在全国都有分布,主要分布在广西、四川、江苏、湖北、陕西、河南、辽宁等省。俗称“瞎虻、牛蚊子、牛苍蝇”。
习性:虻类最喜欢集中在近水而温度较高的地方,如水田、沼泽地、苇坑、流水/静水附近。虻类将卵集中产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叶片上,幼虫一孵化便掉入水中。幼虫生活在水中,将化蛹时在游到岸边。幼虫稀有陆生的,一般为水生或半水生,纺锤形。肉食性,捕食小动物。成虻白天活动,以午时为活动高峰。善飞翔,池边、水旁常见,飞行迅速。有时吸取花蜜,但最常吸血。雌虻吸血,雄虻不吸血。雌虫有强度螯刺能力,牛马等厚皮动物易受其侵袭。每次吸血数分钟,即可吸满血液于腹部。温血动物,报告人类都可能受到虻的骚扰。
人被叮咬后怎么办:当人被叮咬时,皮肤很痛,会出血。继而产生红斑丘疹和风团,又痒又痛。当发现被叮咬后,可在受伤局部皮肤上涂抹清凉止痒药膏。如痒痛剧烈者,甚至出现糜烂渗液者,建议立即就医,遵医嘱进行服药和治疗。
防治措施
消除幼虫孳生地为主,副以杀灭成虻进行控制。
环境防治:及时清理牧场及养殖场周边的杂草,尤其是禾本科杂草,不给牛虻产卵提供场所。管理好牧场内的水源,避免牧场内形成积水,不给牛虻的幼虫提供生活的场所。
物理防治:在牛虻发生严重的牧场/养殖场,建议改造圈舍,装设避虫网,防止牛虻靠近,避免对牛和家畜造成侵害。
化学防治:控制成虻:可选用大灭 + 保安定。对圈舍内外进行定期的喷洒,可以有效的控制成蝇。
文中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。